當前位置:首頁 新聞資訊 專題專欄 淮安市建設樞紐城市專題 綠色交通
今年1-9月,我市公鐵水多式聯運量達33.00萬標箱,同比增長11.99%。其中鐵水聯運量達2.13萬標箱,同比增長266.33%,鐵水聯運重箱量達1.06萬標箱,重箱量首次突破1萬標箱,同比增長87.32%。9月,我市鐵水聯運量達4002標箱、重箱量達2024標箱,均刷新歷史紀錄。
完善政策保障體系。今年以來,市交通運輸局高度重視多式聯運發展工作,積極推動落實省市運輸結構調整行動方案,建立了市級運輸結構調整工作機制,成立工作專班,統籌協調運輸結構調整各項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共開通24條多式聯運線路(公水聯運線路21條、海鐵聯運線路3條),穩定運營9條,培育2條江海河聯運示范線路。
優化聯運組織模式。自2022年10月淮安港與省港、上港成立上港(淮安)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以來,我市大力推廣“海河聯動、滬淮同城”作業模式,截至9月我市ICT(內陸集裝箱中心)項目運量已達1.11萬標箱。2023年5月,“淮安港—上海港”海鐵聯運班列實現定班運營,成為蘇北地區首條定班定點的海鐵聯運班列,目前已實現周三班穩定運營。9月,線路重箱發運量達1144標箱,運量較4月翻了四番。
加快運輸裝備升級。2023年4月,淮安港新造2艘150TEU集裝箱船正式投入使用,該船型為江蘇省內河最大標準化集裝箱專用船舶。相較96TEU集裝箱船舶,可減少碳排放860噸左右,單箱成本可降低10%。目前主要服務太倉、上海內外貿航線。
下一步,市交通運輸局將持續推動運輸結構調整多式聯運發展工作,協調有關單位進一步落實多式聯運工作方案,加快多式聯運精品線路建設工作,持續加密現有多式聯運線路;開展“一單制”工作調研,探索實現“一單制”多式聯運全程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