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漣水縣緊扣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聚焦企業用工難、穩崗難、引才難等痛點堵點,通過政策精準滴灌和服務提質增效,推動各項惠企政策從“紙上”落到“賬上”,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為全縣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一是穩崗返還精準直達,紓困惠企成效顯著。根據上級部署,延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實行“兩變三不變”優化調整。擴大資金用途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對普通企業推行“免申即享”模式,主動向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資金,對勞務派遣單位提供定向指導。政策明確參保企業需足額繳納失業保險費1年以上,裁員率不高于5.5%(30人以下企業不高于20%),大型企業按30%、中小微企業按60%返還,惠及企業、社會團體等六類市場主體。全縣1533戶企業享受穩崗返還資金868.15萬元,穩定就業崗位3.44萬個,中小微企業受惠占比達80%,政策資金到賬周期縮短至3個工作日。例如,漣水某服裝有限公司通過“免申即享”模式,無需申請即獲得穩崗返還資金8.9萬元,用于職工技能培訓和設備升級,有效提升了企業競爭力。
二是用工服務精準對接,破解企業招工難題。創新開展“春風行動”“大篷車送崗下鄉”“三下鄉”等專項服務活動,通過“線上+線下”雙輪驅動模式,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就業服務體系。線上依托“就在江蘇”就業平臺和“淮安就業”微信公眾號等,實現崗位信息實時更新、精準推送;線下深入全縣16個鎮街開展巡回招聘,并依托人社基層平臺將崗位信息推送至全縣373個村(社區),多渠道擴大招聘宣傳覆蓋面將優質崗位送到群眾家門口。全年累計為縣域重特大項目企業輸送員工1500余名。通過“一企一表”調研明確企業用工缺口,動態更新崗位數據庫,建立長效服務機制。例如,針對某科技公司用工需求,累計舉辦專場招聘會48場,通過“線上發布+巡回招聘”方式,成功招聘員工200余名,有效緩解了企業用工短缺問題,助力企業產能穩步提升。
三是青年見習精準培育,產教融合助力發展。實施青年就業見習補貼政策,對吸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及失業青年的企業,按本市最低工資標準60%發放補貼,最長補貼3個月。通過“基地培育+全程指導”模式,建立市級、省級見習基地,提供崗位發布、申報指導等一站式服務。漣水縣共培育7家就業見習基地,604名見習人員申報補貼資金159.7萬元。其中,某新能源科技公司在人社部門“崗位發布-人員招收-補貼申領”全流程指導下,近2年共吸納見習人員299人,申領補貼53.3萬元,不僅有效降低了企業人才培養成本,更為新能源產業發展儲備了專業技術人才。
四是技能培訓精準賦能,創新驅動提質增效。推行“人才補貼+培訓支持+社保減免”組合政策,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提供購房補貼(最高50萬元)及生活津貼(每月3000元),聯合企業共建技能培訓平臺,開展“訂單式”培訓。未來,漣水縣將繼續深化惠企政策落實,優化服務機制,推動政策紅利精準直達企業,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同時,將加強與企業的溝通對接,動態調整政策舉措,確保服務更加精準高效,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