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6月12日,我市印發《關于開展“技能興淮”行動助力富民增收賦能產業發展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促進更多勞動者高質量就業,助力共同富裕和產業發展。
根據《方案》,我市將用兩年時間加快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的職業技能培訓體系,通過開展“掃盲式、訂單式、定崗式、定向式”培訓,推動城鄉勞動者“應培盡培”“愿培盡培”。具體來說,我市計劃每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10萬人次,每年新增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3.3萬人次,每年新增數字技能人才9000人,每年開展市級一類職業技能競賽30場次以上。
《方案》圍繞“助力無技能人群掌握一技之長”“引導意愿返鄉勞動者開展技能培訓”“推動青年學子提升技能留淮就業”“培育高素質農民和農業產業工人”“提升服務業從業人員職業化水平”“促進建筑產業工人轉型升級”六大重點任務,細化16項具體培訓內容,并明確了培訓主體和培訓方式。
為確保培訓實效,《方案》提出,要構建人社部門統籌、行業主管部門聯動、市縣區聯動、政校企聯動的“大培訓”工作格局,廣泛開展“技能淮安·照亮前程”宣傳活動;要強化政策集成,支持開展重點群體職業技能培訓,健全職業培訓補貼目錄機制,統籌與職業技能培訓關聯度高的產教融合、數字產業、擴崗就業等領域政策,并鼓勵社會資本投入;要強化供需匹配,采集各類經營主體培訓需求,加大就業崗位挖掘力度,建立“就、培、評”一體化平臺;要強化績效評估,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模式,開展上崗率評估,嚴格培訓工作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