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漣水縣不斷放大淮劇藝術“漣水現象”品牌影響力,深入推進《融入鄉村振興大局、實施“淮曲漣漣”惠民工程》,以文藝宣傳鄉村振興,以文藝引領鄉風文明建設,推動鄉村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協調發展,為建設更高水平百強縣注入文藝力量。
一是突出文藝服務,堅持政治宣傳引領鄉村振興。為讓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時宣傳到鄉村生產生活一線,促進廣大干群了解農村、農業、農民發展方向,漣水縣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通俗易懂的方式深入鄉村廣泛宣傳。編排了《永遠跟黨走》等文藝節目,用群眾愛聽愛看的琴書、鑼鼓、快板書、相聲等形式赴石湖鎮、高溝鎮、南集鎮等地巡演,宣傳新時代鄉村發展政策;編排了《一只袖章》等小淮劇以文藝志愿者身份走進鎮村群眾開展義演,宣傳鄉村干部帶領群眾苦干實干典型;在全縣舉辦“奮進新征程”歌手大賽,激勵廣大干群唱響主旋律,提振精氣神,展現漣水百萬人民矢志走在前、建設百強縣的昂揚斗志和精神風貌;縣書協、美協和攝影家協會聯合舉辦“永遠跟黨走 藝繪新時代”主題書畫作品展、“筆歌新時代 奮進新征程”書畫攝影展等,進一步頌揚先進,凝心聚力促發展;以編創反映鄉村振興題材的“村官三部曲”“黨員三部曲”精品淮劇不定期送戲下鄉演出,將黨在“三農”方面的政策送到尋常百姓人家,助力農民增收,引領鄉村振興。
二是強化文藝惠民,倡導良好民風促進鄉村振興。為在鄉村營造一個和諧向上向善的發展環境,漣水縣在強化文藝惠民的過程中,大力倡導良好的社風民風。順應鄉村百姓喜愛和訴求,堅持地方主創戲曲惠民演出,將鄉村發展、鄉風文明、移風易俗、身邊典型等融入淮戲藝術,形成“戲從農村來,演給干群看,引導村風民風,啟迪鄉村發展”局面。縣淮劇團以“接地氣、有意思”為創作宗旨,主創人員扎根鎮村采風采訪,立足漣水鄉村振興前沿先后創作排演了《村里有個管得寬》《村里來了花喜鵲》《留守村長留守鵝》等系列精品劇目,并開展常年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演農民的事、說農民的話、唱農民的腔,通過戲劇的形式向廣大干群傳達鄉村振興發展、弘揚新風正氣的系列信息;“百姓大舞臺”堅持每周義演,組織淮戲志愿者利用“百姓大舞臺”每周在露天廣場為群眾免費義務演出,滿足廣大戲迷群眾訴求,豐富群眾文化生活;“范蕩鄉土小淮戲團”等民間文藝團體,扎根鄉村群眾,自編自演百姓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日常堅持鎮村公益巡演,寓教于樂,在百姓中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向上向善、勤勞致富、孝老愛親、鄰里和睦等良好風尚,他們農忙時是農民,農閑時是演員,被地方干群稱為百姓身邊永遠帶不走的文藝團體,深受鄉村干群好評。該縣淮劇團的每月送戲下鄉惠民演、“百姓大舞臺”的每周免費演、民間鄉土藝術團的長期扎根群眾身邊公益演,在文藝惠民、倡導良好民風方面各具風格,各有特色,各富成效,逐步形成了“淮曲漣漣”惠民工作品牌,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精神動力、營造了良好發展氛圍。
三是注重文藝提升,致力增強本領賦能鄉村振興。為推動基層文藝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提供優質文藝產品,切實以優秀作品鼓舞人、激勵人、感召人,漣水縣不斷提升文藝工作者服務能力和水平。每年年初召開全縣文藝工作座談會,圍繞提升文藝水平賦能鄉村發展聽取文藝工作者意見建議,梳理匯總形成工作清單。辦班集中輔導。利用縣文化館小劇場,針對不同文藝協會訴求,舉辦各具特色文藝輔導班,進一步提升城鄉文藝工作者水平。專家結對幫帶。選派縣優秀文藝志愿者赴南集、保灘、紅窯等鎮村文藝團體開展實地輔導,并結成一對一幫扶對子,提升民間文藝團隊服務能力。邀請名家指導。結合省文聯在全省開展的“茉莉花開文藝輕騎兵志愿行”,邀請文藝名家名師來漣授課輔導,在文藝創作、文藝節目、文藝細節等方面打磨提升,力求精美。集中展示點評。每年年底舉辦全縣群文新作調演,各鎮選派優秀文藝節目參加集中展示展演,同臺獻藝,組織專家現場點評,各文藝群體互學互鑒,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