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推進我市科研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享,優化資源配置,提升創新濃度,促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充分發揮科研儀器設備對我市科技創新的服務支撐作用,結合我市實際,市科技局牽頭制定了《加快推進全市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實施意見》,自2025年6月5日起施行。現就《實施意見》制定背景、制定過程、主要內容和主要特點解讀如下。
一、制定背景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參加江蘇省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抓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讓創新鏈和產業鏈無縫對接”。為了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優化資源配置,結合淮安實際,擬從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切入,搭建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橋梁紐帶。今年以來,市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多次召開會議、調研視察、批示推動,研究部署全市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根據工作安排,市科技局結合工信、教育等部門先期摸排的相關需求清單,牽頭起草《實施意見》。
二、制定過程
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是我市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小切口”,是實現科技資源高效優化配置的重要抓手。
3月7日,顧市長、張市長、封市長召開會議專題推進,研究部署全市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
3月10日,市科技局召開部分駐淮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以及機關直屬事業單位座談會,聽取相關單位對科研儀器設備共享的意見建議,共征集意見建議16條,涉及政策扶持、人才培訓、平臺建設、信息共享以及多方面積極性調動等。
4月7日,市科技局在聽取相關單位意見建議基礎上,牽頭起草《實施意見》,征求各縣區園區、有關部門、高校科研院所意見建議,并在市政府網站征集社會意見。《實施意見》通過了公平競爭審查、合法性審查以及與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審查。
5月29日,《實施意見》通過了市政府九屆42次常務會審議。
三、文件內容
《實施意見》包含了3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目標,提出“一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基本建成”的“三步走”工作思路,明確2025、2026和2027三個年度的細化目標,到2027年,全市科研儀器設備入網總數達5000臺,對外開放共享率超過50%。第二部分是重點舉措,包括三個方面11項舉措。第一方面加強資源統籌管理,從開展摸底普查、推進分類管理、推動科研設備更新3個方面闡述,該部分打破了原規定10萬元以上原值的門檻要求,現在只要是有益于企業科技創新的科研儀器設備都納入共享范疇。第二方面構建智慧化服務平臺,從打造一體化服務平臺、建設專業化服務平臺、推動服務模式創新3個方面闡述,該部分鼓勵企業科研儀器設備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開放,并探索“研發+中試+檢測”全鏈條服務。體現了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導向。第三方面健全共享運行機制,主要從探索市場化運營機制、完善利益分配機制、強化企業激勵機制、強化人才激勵機制以及構建績效評價機制5個方面闡述,提出對參與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的各方力量予以激勵扶持。第三部分是工作保障,從組織協調、政策扶持、宣傳培訓等方面加強保障,擴大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工作的影響力和覆蓋面。
四、文件特點
一是打破原值限制。原入網儀器標準為原值10萬元以上,現在只要是有益于企業科技創新的科研儀器設備都納入共享范疇,并鼓勵企業設備入網。
二是打破原有慣例。首次提出了對企業作為儀器設備供給方的激勵,鼓勵企業科研儀器設備向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開放,并進行績效評價。
三是突出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緊密結合“353”產業科研設備需求,圍繞產業領域設置開放共享專題,編制共享目錄,搭建共享平臺。在運營機制、激勵機制等方面,向產業和企業傾斜。